一个偶然的机会,1991年出生在西藏拉萨的藏族女孩旦增色珍,成为了三项赛骑手华天团队志愿者。通过镜头,通过与华天的接触,她从一个完全不熟悉马术、不了解三项赛的“路人”,逐渐被马术三项赛中人与马之间微妙的关系吸引。进而历时半年时间,自己拍摄、制作、导演了这部荣获英国普利茅斯学年最佳纪录片、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三等奖的独立作品:《华天与马》。
通过旦增色珍的镜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华天平时比赛中,与马匹一起战斗,一起跳跃种种险峻障碍的珍贵画面,更多感受到的是骑士与马匹之间的默契和情感,非常动人。
在旦增色珍和她的西藏影视公司团对正在摄制一部讲述西藏普通百姓生活的纪录片间隙,大陆赛马网记者与这位90后的藏族女孩有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大陆赛马网:《华天与马》拍摄之前有没有特殊的准备?
旦增色珍:在2012-2014年,作为华天志愿者团队,工作主要是协助拍摄华天的一些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产生了制作纪录片的想法,后来也得到了华天以及华天父母的大力支持。
拍摄之前,因为对马术了解不多,自己做了许多功课。围绕华天和马术三项赛、马与人的关系等方面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多次观看了华天的三项赛比赛,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亲身的深刻体验。随着与华天、华天的父母以及和其他马术志愿者交流的增多,使得这部片子的构思逐渐完善起来。
大陆赛马网:拍摄过程中什么场景让你特别难忘?
旦增色珍:第一次去华天马场时感受的美好和感动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大多时候,我看到的都是赛事中华天与马共同奋战的情形,但当我第一次去到马场时,看到了马场的环境、华天的团队们对马匹细心的呵护,以及那些正在“养老”的退役马匹也被受到悉心的呵护时,特别受触动。看到他们跟马匹间的亲密互动,仿佛是在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一样,特别美好。
出生在西藏拉萨的旦增色珍工作中
大陆赛马网:拍摄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旦增色珍:马术三项赛的每两个障碍之间相隔都较远,拍摄前必须提前选好拍摄地点,所以片中华天的比赛镜头是我参加了众多比赛后的剪辑精华版。而且当时我在普利茅斯学习,所以每次得提前乘坐火车来拍摄比赛,有时马太快,跟拍不到,就得等下一次再来拍。
另外一个可能是语言,当时初到英国,采访以及拍摄素材过程中都会遇到理解的困难。但很幸运有很多人愿意协助我,包括华天,还有他的母亲罗山阿姨,华天的马主曲烨,志愿者伙伴们等,大家的努力才使得片子顺利完成。
大陆赛马网:听你介绍说此前不熟悉马术,拍摄前后对马术运动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旦增色珍:《华天与马》是我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自己也乐在其中。
在制作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对马术运动的理解可能仅限于人和马之间那种驾驭与被驾驭的关系。但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开始对两者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马是通灵性的,他和骑士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可以是伙伴,也可以是主仆,骑士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驾驭马匹,也需要去尊重和信任它们。总之通过华天,我开始感受到人和马之间许多有趣而又微妙的联系。
大陆赛马网:站在你的角度,如何看待马术三项赛这项运动?
旦增色珍:马术是奥运项目中唯一人与动物共同参与的比赛,尤其是三项赛,这项运动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你要同时驾驭两个大脑,两颗心。面对障碍人和马必须克服它们的天性弱点,考验的是骑士和马之间的默契和交流。
所以我很佩服华天,不仅是他所取得的傲人成绩,而且包括他对自己马匹的责任心。任何比赛,华天总把保护马匹列为首要,而不是名次。例如,曾有许多难以驯服的马匹,被华天调教后出现惊人的成绩,我觉得这既是一种天分,也是华天自己对待事物的方式所致。
大陆赛马网:这部片子通过你的视角呈现出来的运动魅力和情感确实让人感受到温暖,谈谈你与纪录片的缘分吧。
旦增色珍:来英国留学前我并没想过会走上纪录片这条道路,相反,之前的梦想一直是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来英国后学习的是媒体艺术,很多和摄影有关,但是对纪录片的热爱可能就是做完《华天与马》开始的。
我记得当时我把成片给罗山(华天的母亲)看,看完她很激动,觉得把一直想要告诉大家的话都在纪录片里都表达了出来。当时她很激动地抱住了我,可能就是在那一瞬间让我更加坚定要走上纪录片这条道路。
大陆赛马网:《华天与马》在英国普利茅斯大学,以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上都获得了不错得成绩。自己下一阶段有什么计划呢?
旦增色珍:对于片子本身,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最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部。无论如何,是这部片子激发了我对纪录片的热爱,我也很享受制作这部纪录片的整个过程。
目前我的工作还是围绕纪录片,我们团队正在摄制一部讲述西藏普通百姓生活的纪录片,我们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我希望能够不忘初心的继续走在纪录片这条路上。
来源:中国马术|赛马|马球第一网络媒体-大陆赛马网http://www.dalu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