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被群山环抱的山城重庆,草原很少,但重庆喜欢马的人不在少数。从最早在珊瑚坝“骑野马”到如今已有多家马术俱乐部成立,马术运动在重庆已初具规模。家里没有草原,可以把马放在马场代养。
今年5月,本报和体育局联手征集全民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就有读者建议把马术比赛列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虽然重庆目前的客观条件离举办专业比赛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喜欢马术的人谈起马来,还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李黔生:外科教授是“马痴”
已经62岁的李黔生是第三军医大学的一名外科教授,说起他与马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珊瑚坝可以说是天然的马场,尽管当时并没有规范管理,但像我这样来这里骑野马的人不在少数。”李教授告诉晨报记者。所谓的“骑野马”并不是说马儿不是饲养的马,而是指没有规范的管理以及专业的人员指导,跟踢野球一个意思。据李教授回忆,那时候每到周末去珊瑚坝骑马,费用并不高,也没有鞍时一说,偌大的场地,正好能让他策马狂奔。
如今李教授仍然坚持每周骑马,只不过地方从当年的珊瑚坝换到了正规的马场,而两年前李教授一位北方的朋友送给了他一匹纯血进口马,在爱好骑马的同时,李教授也成为了一名马主,继续当着“马痴”。李教授的爱好也让自己的女儿喜欢上了马术。
李教授给这匹马起名“马龙”,“马龙”的身高(以鬓甲计算)1米72,体重达到了1200斤,不过稍感遗憾的是,由于“马龙”是一匹参加过马术比赛的退役马,现在的弹跳高度只能达到1米2,达不到参赛最低标准的1米4,因此“马龙”只能进行较为简单的骑行训练。不过李教授一家并没有把骑马当成一种竞技运动,而是把每周去骑马视为与“马龙”难得的相处时间。
Mark:花了半年时间与马培养感情
40岁的外企高管Mark也是一名马术运动爱好者,有3年的骑龄。3年前他花费11万元从北京购买了一匹半血马,起名“阿拉丁”,放在马场代养。Mark告诉记者:“不知不觉阿拉丁陪伴我3年了,我永远忘不了刚开始和它接触的那段时间。”
Mark回忆到,3年前他经过朋友介绍来到北京的一家马场挑选马匹,最终看中了一匹阿拉伯半血马,回想迎接“阿拉丁”来到重庆时的场景,他至今都还记得:“3年前阿拉丁到达马场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我一直在那里等着。阿拉丁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车程,从北京来到重庆,一路上不吃不喝,郁闷得就像一个远嫁的姑娘。”也许是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和不安,“阿拉丁”刚来重庆时,时不时地会发出哀鸣的声音,也不怎么进食,体重一下子降了不少。
为了和“阿拉丁”增进感情,让它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主人,Mark每周都去马场和它相处,给它喂食,擦拭身体。Mark说道:“阿拉丁第一次肯吃我喂的食物时,我太激动了!”过了半年时间,“阿拉丁”总算彻底对Mark产生了信任,他终于能够自如地骑在“阿拉丁”背上驰骋。
由于“阿拉丁”是一匹半血马,在跨越障碍训练时,比起纯血马有一定差距。Mark告诉记者,半血马进行跨越训练有一定损伤,因此他一直希望马场尽量不要让它进行这样的训练。在马场,当别人骑在“阿拉丁”背上时,必须Mark在场,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只有Mark在,“阿拉丁”才会感到信任感的存在。
除了骑马,Mark还爱好其他体育运动,比如网球和滑冰,不过他总是把骑马放在第一位。“阿拉丁今年7岁了,比我的女儿还要小一两岁,对我而言,它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