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长春团队4月份对长春历史遗迹的踏查中,伪满时期的新京赛马场也是重要的一站,曾经风光无限的国立赛马场如今是怎样的境况?这处遗迹又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呢?
这是1942年“满洲国建国十周年”的马事大会,热闹异常
赛马场曾经的身世与现状
伪满时期的新京赛马场当时称为竞马场,位于长春市西安桥外,曾经西安大路以南的大片区域都属于当时赛马场的范围,如今仅存的建筑为当初赛马场的看台,更大的区域内已建起了各种现代化的建筑及设施。如今,看台整体结构已经被破坏,但在墙外仍能看到其保存较好的台阶,据介绍,这个看台位于整个赛马场的西北角,当年买到票的人就是从这个台阶走上看台的。看台西边比较整齐,偏东的地方堆满了杂物。
七八十年前,眼前的赛马场每举行一场比赛,都有几万人进出这里。据介绍,这处赛马场的前身是1933年9月创立的社团法人新京赛马俱乐部。1935年9月5日,赛马设施落成,初期隶属于伪满司法部马政局,后又归“满洲马事公会”管理,当时的办公地点设在新京安达街(现长春市安达街)。1938年3月,新京赛马场升格为“新京国立赛马场”。赛马场的看台为两层的砖混结构建筑,长约100米,高8米左右,45度坡角,能容纳千余人,看台座椅为木制,上面有钢支架的遮雨棚,遮雨棚覆盖了整个看台,建筑细部贴有酱色瓷砖。当时每逢比赛,不仅是看台,看台周围、赛道两旁也会站很多人。
伪满时期的赛马怎么玩
伪满时期,社会的各个阶层对赛马都很热衷,赛马有赌博性质,让很多人将自己的身家和希望都押在上面。当时全“满洲国”的赛马,时间是严格限定的,天气等原因停赛,概不顺延。每年只在春秋两季举行,每季两次、每次两周,每日12场,这些赛事是在各城市的赛马场巡回进行的。对赛事的主角赛马,有着严格的马种要求;而对御马者,则有着“骑手”到“骑士”等复杂升级规定,其中日本人居多,大约能占到五分之四,其余为中国人和朝鲜人。
赛马场的骑手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骑手晋级等级分明,最低级别是见习骑手,是骑手的弟子,没有上场比赛的资格。由见习骑手晋升为骑手,必须经过正式考试,合格了才能上场比赛。由骑手再晋升为骑士,不但要求骑手有精湛的马术,还必须精通赛马、驯马知识。若是中国人和朝鲜人想晋升骑士,还得参加日语考试,会说普通日语不行,必须得会标准的日本东京话。当时的司法部马政局不惜任何代价向赛马场调教师供给赛马马匹,令其驯养后参加赛马比赛。赛马场的调教师,每人平均养马60匹,每匹马每月由司法部马政局拨给伙食费伪满币90元,在当时,这相当于机关职员3个月的工资。比赛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马车赛,一种是跑马赛,其中跑马赛又包括速度赛和障碍赛。赛马过程只是一个平台,其核心是基于赛马的博彩经营。
当时,观看赛马比赛需要购买门票,门票每张的价格是伪满币五角,除门票外,参与博彩的人需购买五元一张的马票,这才是真正的主角,马票的玩法种类繁多,有单式票、复式票等,买对的人就可以平分抽红后的奖金。此外,还有一元一张的摇奖票,在比赛结束后,凭票摇号兑奖。每逢比赛,当观众坐定后,骑手和马匹会上场亮相,经历约半小时左右的准备,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再结合以前各组赛马的成绩,选择自己认为有可能胜出的马,以此购买马票。
历经风雨的赛马场
赛马在中西方都有着久远的历史,伪满时期,马无论在战争还是生产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伪满洲国成立之前的赛马活动多以民间俱乐部的形式在各大城市里经营,但伪满洲国成立后不久,伪满政府为了更多地攫取民间财富,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将赛马经营权收归“国有”。其后,在各大城市纷纷设立“国立”赛马场,新京赛马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
随着赛马所取得的效益的逐渐提高,为进一步推动马事的发展,1943年起,伪满政府设立了特殊法人满洲马事公会,以前从事相关工作的职员不但继续任职,还要担任民间马事的指导监督工作,以努力普及和推动赛马业的发展。同时,还在所有日占区开设赛马场,以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可是,这种敛财方式并没有持续多久,1945年日本投降,各地赛马随之停止,昔日喧嚣一时的赛马场面,也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烟消云散。
1950年时,长春市政府决定修复当时的人民公园(今儿童公园)内的露天音乐堂,原伪满时期的赛马场座椅被全部拆除,用来补修音乐堂观众席上的座椅。同年7月,有3000个座位的露天音乐堂工程修复竣工并交付使用。原赛马场旧址后被长春市体育局占用,1958年在场内空地上修建了跳伞塔,后来跳伞塔虽被拆除,却留下了跳伞北胡同的名字。现在的赛马场遗址,除了残存的看台外,周边都盖满了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