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约奥运会马术三项赛获得第八的华天,刷新了中国马术的历史。在东京奥运会到来之前,他回到中国,期待着能够更好地推广马术,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它。
四岁开始骑马的华天,记忆里只有两段时间与马分开。
第一次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他回归伊顿公学,全心准备高考,被爸爸勒令不许回家,要专心学习。
#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华天
#华天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
第二次就是现在,里约奥运会之后,他十月底回到中国待了七周,辗转于上海、广州、北京等地,接受采访、参加一些商业活动,与有意向开拓中国马术市场的商业伙伴谈合作。
这也许可以说是奥运会之后的一个悠长假期。
平时,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城郊的华天与女朋友萨拉一起打理一家叫做“平佛德”的马房,他们的家,距离马房很近开车15分钟就可以抵达的奥尔德利埃奇。那里也是曼联、曼城、利物浦好多球星的家,像欧文、鲁尼等等,华天曾经去欧文家过圣诞聚会。
萨拉是盛装舞步骑手。在2010年相识、经过一段往返于伦敦、曼城的异地恋之后,他们组建现在的马房,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当然,生活的重心还是马。马房有26匹马,一半是萨拉的,一半是华天的,他们雇佣了六个全职马夫来打理马场。平日里,华天和萨拉也会每天早上八点钟到马场开始一天的训练。他每天至少骑十匹马。华天半开玩笑地说,和萨拉在一起,他们曾试着不要总去谈马,但是发现完全做不到。
对于马术运动来说,马和骑手都是运动员,要严格、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一天的忙碌之后,华天最享受的就是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宠物狗Bodger跳到他膝盖,一起看会儿电视。
遇到欧洲的比赛,华天会开着载着参赛马匹的车奔赴赛场,与战马吃住都在一起。他的生活里离不开马,这种生活在常人看来,单调枯燥,但这就是马术运动员的常态。
不像很多职业化项目,马术赛事的奖金都很少,远远不足以负担养马、训练马的高额费用。所以,作为一个马术骑手,在训练比赛的同时,还需要去找赞助商、马主,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制定策略、面对一切。
奥运会更是一个无关金钱的梦想。2008年,19岁的华天在北京奥运会坠马而结束。他说起那段经历,像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故事在他坠马的一刻戛然而止。他很沮丧,非常难过。回到英国,他面临高考,学业压力,倒是有意无意之间有了一个缓冲期。后来,他升入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读航空工程,又选择了休学、继续追逐马术的奥运会梦想。
华天很感谢北京奥运会的境遇——在19岁的年纪参加一场宏大的盛事,他的眼界得到开阔,现场的意外、未完赛的遗憾则带给了他更多动力。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是又一场历练。身为中英混血儿,他当时被英国旅游局任命为“英国旅游形象大师”,却最终因毫厘之距未能获得伦敦奥运会的资格。“我当时太自满了,资金没到位,马又在不恰当的时机受伤了,”华天回忆道。但也是从那时起,这位年轻人计划起了又一个四年,在从资金、马匹等细节方面做好详细的计划。在今年奥运会之前,他有三匹马获得了参赛资格,17岁的派大星,9岁的堂热内卢和新人甜甜(Diamond Sundance)。
八月,他启程去里约,特意去参加了奥运会的开幕式,和中国队的其他队员合影,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八年前的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的场地放在了香港,华天也未能参加开幕式。但八年之后的这个北京的冬夜,坐在望京的一家安静餐厅里,他很认真地跟《体育画报》的记者说:“八年前,我感觉我虽然人在香港,但是心在北京。”
在奥运会,他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战马堂热内卢的运送,这匹年轻、敏感的马之前没有坐过飞机,华天一直担心它的状态。幸好,一路顺利。
与其他比赛他会和马日夜相伴不同,在奥运会他住进了奥运村里,由团队负责打理马匹,他在有那么一点担心的同时,又真正做到了享受这与平日不一样的生活。在奥运村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他还认识了跳水运动员吴敏霞。
作为里约奥运会上唯一的中国马术运动员,华天最终在三项赛上获得第八名,刷新了中国马术历史上的最佳战绩。有着“十亿里挑一”外号的他,这一次圆满地完成了奥运会之梦。
“作为一名骑手,奥运会金牌是最高的目标,”华天并不忌讳谈起自己的梦想.但参加里约奥运会时差两个月才满27周岁的他,在马术界还很年轻,距离世界上最顶尖的马术骑手也有一些差距。奥运会之前,他就曾坦言自己并非是里约奥运会的金牌热门,“我不想大家对我赢得金牌充满期望,最终失望。”他提及自己的目标是前20,而最终他超越了这个目标。
华天获得了《中国新闻周刊》年度体育人物,在颁奖典礼上,他说起了自己的奥运会金牌梦,表示“需要公众和社会给更多时间,成长、慢慢实现梦想。”
作为这项运动的先驱者,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去帮助中国马术的发展,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
“马术是关于文化、梦想、激情和力量的运动,追求的是伙伴关系,马和骑手的‘两心合一’,它很纯粹。”
“骑手与马之间有很多故事,这其中也有很多文化传承,都是需要去关注、去提升的。”
但目前,中国内地甚至不是国际马联认可的免疫区,以至于国际赛事来到中国举办面临着种种障碍。也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赛事放到了香港进行。在中国选择马术,需要家庭投入巨大,国内优秀的骑手,像青年骑手韩雪、青少年选手王韫婧等都是有一个家庭的力量在支撑。有一位骑手家长跟记者算过一笔账:他们从欧洲买马,一匹原价30万欧元的马,加上运输、关税等种种费用,总价要高达80万欧元;再加上马术俱乐部的会籍、每月的养马、训练费用以及外出参赛的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负担。
尽管常年在英国训练,但华天对中国马术的现状并不陌生。在里约奥运会之后,他给自己的新目标就是:推广马术。他期待打造一个平台、建立渠道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到马,了解马术。“让孩子们,不分贫穷贵贱,都有机会接触马,”华天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更多天赋的孩子,才能为中国马术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次,回到中国,他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已经开始着手计划、寻找一些切实可行、诸如出版儿童马术图书这样的方式,让马术可以与更多人、更多青少年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华天四岁在北京的石景山开始骑马,五岁到了香港,进入了新成立的香港马术协会,开始了一路有马伴随的成长之路。
与马的接触,让他更懂得体恤、善良,为人和善、有礼。1.9米的身高不会给人压迫感,面对粉丝要签名、合影的要求,他都配合,还特意说中文跟她们交流。
在北京天星调良马术俱乐部,华天给第一次见面的马按摩、刷毛,建立着友谊。“跟马的沟通,肢体语言非常重要,它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在马的眼里,所有的人是平等的,”华天与记者说起与马相处的秘诀。
马术文化里,马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马的所有者,他们富有慷慨,乐于助人,也是参与者。而在中国,马主文化也是薄弱的一环。
华天的派大星是中国马主曲烨,他们2010年开始合作,也曾一起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曲烨生活在伦敦,六年来她前前后后有过十匹马左右,现在华天曼城的马场里有四匹马。华天的女朋友萨拉也会骑着曲烨的马参加盛装舞步的比赛。
“华天是我盛装舞步的教练,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曼城的马场看看我的马,”曲烨说,他们的合作源自华天的一句玩笑话,“有一匹好马,主人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你要不要试试看?我还没有中国马主”。
在曲烨看来,中国马术发展速度很快,潜力也很大,希望马术周边产业的发展能够跟得上节奏。
在配合《体育画报》拍摄的当日,华天给两位青少年骑手刘谟宁和史知让上了一节课。
在北京五中读初二的刘谟宁,14岁,看上去内敛。四岁时在丽江古城景区第一次骑马并产生兴趣,回到北京之后由父母带着开始接受专业的马术训练。每周的周二、周四,他放学之后都会从鼓楼到马场上课,尽管觉得自己职业马术骑手很遥远,但是他笃定:骑马会是一辈子的爱好。
史知让在德威国际学校读小学,住在马场附近的她有得天独厚的机会。问及日后的梦想,她脱口而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员会。也许,对于11岁的她来说,不只是个梦。
马术是寿命很长的运动,五六十岁的骑手并不罕见。2016年里约奥运会,马术三项赛的第七名获得者、新西兰选手马克·托德就已经年过六旬。华天也期待自己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够参加未来很多届奥运会,“我不能预测未来,但我会坚持下去,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坚持”,同时,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期待自己会是奥运会马术中国代表队的一员,而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