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周年,不仅“马照跑”,还越跑越好,值得借鉴。”
说起香港特色,赛马不可不提。
这项运动由英国人于19世纪40年代引入,之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博彩于一体的“文化符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英双方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在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时,一个生动且形象的解释令许多人印象深刻,“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回归后,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机构之一竟然是“香港赛马会”!
眼下,距离1997年7月1日已过去整整二十年。
赛马已是香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它的组织机构——香港赛马会,不仅拥有世界级水平的马匹和赛事,慈善指数和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
作为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机构之一,二十年来,香港赛马会捐款总额超过321亿港币。2015/2016赛季,香港赛马会捐款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39亿港币,是1996/1997赛季捐款总额的近4倍。
骏马还在赛场驰骋,这是关于“一国两制”的最佳注解之一。
6月7日傍晚,香港跑马地马场即将开赛。
周三之夜 香港的周三之夜属于跑马地
傍晚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走进铜锣湾附近的跑马地马场。这里又叫“快活谷马场”(Happy Valley Racecourse),曾是一片沼泽地,经过填埋于1845年建成,成为香港首个赛马场。
一百多年来,赛马运动已在香港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
6月7日傍晚,香港跑马地马场,观众们近距离观察赛马状况。
每年9月至次年7月是当地的赛马季。根据惯例,周三有夜场比赛,在本岛的跑马地马场举行。周六或周日有日场比赛,在新界的沙田马场举行——那是香港第二个赛马场,建成于1978年。
6月7日傍晚,香港跑马地马场,人们陆续就位等待比赛开始。
6月7日,又一个周三,跑马地迎来比赛日。
刷“八达通卡”支付10港币,即可进入公众席位。下午6点半,距离比赛开始还有45分钟,赛场内部人声鼎沸。
炎炎夏日的夜晚,灯光、音乐、啤酒、美食,加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面孔,让这个可容纳5.5万人的场地变成狂欢嘉年华。
“你可以来看马,也可以来看人。”赛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市中心,跑马地马场更像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此外,也有不少本土“马迷”下班后特意赶来。
6月7日晚,香港跑马地马场,参赛马匹准备冲出闸门。
晚上7点15分,比赛正式开始。当晚有8场比赛,每场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结束后间隔半小时再比下一场。马儿冲出闸门的那一瞬间起,尖叫声、嘶喊声不绝于耳。
观众中,谁是游客、谁是本土“马迷”很好区分——游客通常要去人工服务窗口下注,他们喜欢站在场边,即使汗流浃背,也要近距离感受比赛的紧张气氛;“马迷”们只要动动手指、用手机APP或自助机器就能下注,他们喜欢坐在冷气十足的投注大厅观看比赛,手里再拿一份“马经”。
“马经”是香港报纸专门刊登赛马详细资料的版面。对港人来说,赛马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地铁、公园还是茶餐厅,拿着报纸研究比赛是很常见的情景。
6月7日晚,香港跑马地马场,人们站在场边观看比赛。
48岁的香港市民黎飞(化名),也是一位资深“马迷”。
他告诉记者,第一次看赛马是在13岁——由于香港明文规定未满18岁人士不可进入马场,当年还是和同学一起是偷偷溜进去的。
“那时我个子长得高,没有被发现。”说起年少往事,黎飞有些兴奋。他至今记得第一次看比赛的心情,感觉到一股冲劲,还带着一点惊心动魄的刺激。
自那以后,黎飞被赛马深深吸引。成年后的他,成为一名香港政府公务员,只要时间允许,都会赶到马场看比赛,原因是现场气氛好,还可以近距离观察马匹的身体状况。
在香港,赌马是一个合法且大众化的博彩活动。即使不到现场,也可以通过电话、场外投注站或互联网完成下注。每注最少只需要10港币,门槛之低,让许多人跃跃欲试。
秉承“小赌怡情”的心态,黎飞也常常下注百十块钱。他说几十年过去,没中过什么大奖。“赌马就是越聪明越输啦……”笑着摆摆手,黎飞的目光再次投向绿茵赛场。
6月7日晚,香港跑马地马场,入场观众越来越多。
香港赛马会成立于1884年
在香港,像黎飞这样的“马迷”有很多。赛马已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跑马地和沙田两座马场,每年入场观众达到200多万人次,其中游客超过20万人次。
为这些观众提供顶级赛事及良好体验的机构,是曾经与港英政府、汇丰银行并称为“香港三大组织”的香港赛马会。
香港赛马会成立于1884年11月,由一批热爱赛马的英国人组建。
6月7日晚,香港跑马地马场热闹非凡,仿若一场嘉年华。
作为一个只向上流社会开放的私人会所,该机构成立之初并不接纳华人。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省港大罢工”爆发之后,著名买办何甘棠和容显龙才吸纳成为香港赛马会首批华人会员。
此后半个多世纪,香港赛马会经历了“二战”沦陷时期的停滞以及战后的快速复苏。
特别是1971年,香港赛马开始进入职业化阶段,香港赛马会开始全面负责有关赛马的一切事务,会员身份更是获得一些达官显贵、社会名流青睐。诚如香港赛马会官网所言,“对拥有杰出成就的精英才俊而言,能晋身香港赛马会会员行列,正是个人成就和显赫地位的最佳印证。”
6月7日晚上,香港跑马地马场,观众站在场边等待开赛。
目前,香港赛马会拥有会员2万多名,处于“金字塔”位置的遴选会员有200名左右。一些政商界名人如范徐丽泰、李嘉诚及香港终审法院现任首席法官马道立都在名单之列。
申请成为香港赛马会会员并不容易。
根据规定,申请人需要由一名定居香港的赛马会名誉董事、名誉遴选会员或遴选会员提名,再由另一名定居香港的赛马会名誉董事、名誉遴选会员或遴选会员附议。此外,申请人还要列出三位支持其入会的赛马会现会员。
“同样看比赛,会员有特别通道和专有区域。”黎飞告诉记者,在香港民众眼里,赛马会会员有比较高的认可度,因为“有钱不一定能成为会员,还要看人品和声望”。
1873年的香港跑马地马场。翻拍自香港赛马博物馆
不过,这种认可度也在遭遇挑战。据人民网、新华网公开报道,近年来,香港多次出现赛马会会员为推荐他人入会而收受贿赂、最终入刑的情况。
成为香港赛马会会员,不仅能够使用相应的会所和马场设施,还有一项令许多“马迷”向往的权益,那就是有机会成为马主。不过,由于名额有限,会员只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否能真的如愿,还要通过抽签来决定。
赛马是许多港人记忆中的闪光点
比如黎飞,一直对“翠河”念念不忘。那是一匹来自爱尔兰的雄性赛马,身形矫健,有着靓丽的枣色毛发,擅长中长途比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黎飞刚刚参加工作,赶上了“翠河”状态巅峰的时候。有一次,他押了1000港币赌“翠河”赢,马儿没有辜负厚望,拔得头筹,为黎飞赢回6000港币。
1917年的香港跑马地马场,聚集大量马迷。翻拍自香港赛马博物馆
慈善捐助
1996年,香港赛马史上第一匹三冠马王“翠河”光荣退役,“97回归”的脚步越来越近。
几乎每一位港人都对赛马运动的继续充满信心。此前中国政府承诺,回归后香港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保持五十年不变,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此后的二十年,赛马就像一枚温度计,测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冷与热。
2007年,中新社曾报道,2005/2006赛季,香港赛马投注总额为605.5亿港币,和回归初期的900多亿港币相比,跌幅超过三分之一。
时任香港赛马会董事局主席陈祖泽当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回归十年来,香港赛马业没有受到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但也和香港整体经济一样,先是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紧接着又是非典疫情肆虐,可谓历经风雨。
陈祖泽还坦言,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澳门等临近地区博彩业务发展迅速以及非法外围赌马、赌球的存在,香港赛马会的赛马、足球博采以及六合彩等业务都受到了重重挑战。
挑战没有持续太久。2006年起,香港赛马热度回升,投注总额连续攀高。
香港赛马会官网发布的年报显示,2015/2016赛季,赛马投注总额超过1061亿港币,这是香港赛马投注总额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大关”,和2006/2007赛季相比,增幅达到67%。
对此,多位熟悉香港赛马的相关人士认为,投注额能够上升,外因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内因则与香港赛马会不断创新、提升比赛和服务水准有关。
比如通过科技手段,为观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体验;比如投资65亿港币,对两座马场进行大型活化升级,各项设施显著提升;再比如举办丰富多彩的比赛日活动,让置身赛马场的观众,除了观看比赛,还可以享受音乐、美食带来的愉悦。
2004年的香港跑马地马场。翻拍自香港赛马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和世界其他博彩机构相比,香港赛马会最大的特色就是“非牟利性质”。其所有收入,除了拿出一部分作为彩金回馈给投注的公众,另外两大支出板块就是向特区政府缴税和慈善捐款。
来自香港赛马会官网的年报显示,2015-2016赛季,香港赛马会将78.6%的收入回馈社会。其中,向香港特区政府缴税总额创历史新高,达209亿港币。同期打破纪录的还有慈善捐款,达39亿港币,这是1996/1997赛季捐款总额的近4倍。
事实上,香港赛马会发展慈善事业已有百年历史。
2016年,该机构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香港赛马会最早一笔捐赠可追溯至1915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大背景下,香港赛马会的捐赠主要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诊所、公共游泳池等。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对社会已经照顾得相当齐全,香港赛马会也开始慢慢转移捐赠方向和目标,关注更多和人们生活有关系的领域。
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跑马地马场。翻拍自香港赛马博物馆
现如今,走在香港大街小巷,时常会看到一个蓝黄色相间的香港赛马会LOGO。这意味着,此处设施由香港赛马会捐资兴建,其中就包括大家熟悉的海洋公园、维多利亚公园、香港科技大学等。
另据香港赛马会官网介绍,过去十年,该机构每年平均捐款超过21亿港币,88%的税后经营盈余拨给慈善信托基金。香港赛马会信托基金致力于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及社区机构联手改善港人生活素质,同时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适当贴切的支援。
目前,香港赛马会支持的项目涵盖十个范围,包括艺术文化、教育培训、长者服务、扶贫救急、环境保护、家庭服务、医疗卫生、复康服务、体育康乐及青年发展。近年来,启发青年、长者安老、普及教育和艺文共享被列入慈善捐助的关注重点。
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跑马地马场。翻拍自香港赛马博物馆
与内地互动
今天的香港赛马会已是一个世界级机构。
它拥有2.2万名全职及兼职员工,是全香港最大的雇主之一。它还是香港最大的单一纳税机构和慈善机构,“世界慈善指数(2015)”排名高居全球第六。
它的马匹和赛事已达到国际顶级水平。以2016年为例,尽管香港赛马数量仅占全球赛马的0.7%,但已有26匹赛马跻身全球顶尖赛马前200名之列。每年举办的11项国际一级赛,全部名列全球百大一级赛年终排行榜。
但它同时也面临如何让更多人参与的问题。
2017年4月,由平和基金委托香港理工大学完成的“香港人参与赌博活动情况”调查发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只有12.5%的电话受访市民表示曾参与赛马博彩,稍低于2012年的12.9%参与率,与2001年的30.4%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
回归二十年来,香港赛马会也在逐步加强与内地的关照互动。
香港跑马地体育道1号,香港赛马会总部所在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为此,北京奥组委向香港赛马会授予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重要贡献机构”头衔。
2010年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也获得了香港赛马会的支持。后者在广州从化投资兴建了第16届亚运会马术比赛所需要的场地,并在会后租用场地50年,对场地进行扩建和配套设施升级改造。
改造后的从化马场将作为香港赛马会在内地的马匹训练中心。
记者了解到,由于香港土地紧张,难以找到合适的地方兴建新的马匹训练中心,也不能再单单依赖40年前建成的沙田马场训练马匹,寻找额外土地已是必然。目前,从化项目进展良好,首批员工招聘和培训已经展开,两地(香港—从化)运送马匹的实验也已完成,训练中心预计于2018年启用。
香港跑马地体育道1号,香港赛马会总部所在地。
另据中新社有关报道,从化马匹训练中心拟定于今年9月20日交付。它也是香港赛马会在内地投资的首个项目,拥有内地首个获得国际认可的无疫区和跑道,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600匹赛马训练,将成为内地唯一拥有国际标准设计的马场。
慈善事业方面,香港赛马会也对内地给予更多关注。
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后,香港赛马会除了第一时间紧急捐款,还拨款10亿港币支援灾区7个重建项目。为保证援建项目顺利进行,香港赛马会成立相关专业小组,提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并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荣誉。
此外,2015年7月,香港赛马会与广东省体育总会签订协议,拨款1500万元人民币资助该省肇庆市、惠州市、梅州市及从化市四个城市建设社区体育公园。
回顾二十年,赛马不仅陪香港走过坎坷,也是香港精神的最佳诠释。
香港赛马会logo
就像2002年,香港出现一匹名叫“精英大师”的赛马。它一出道就打破世界纪录、取得17连胜,让当时正在遭遇SARS病毒和经济低迷的港人倍感振奋。
“精英大师”来自澳大利亚,出身并不高贵,但它在赛场上表现出的斗志和气势,让港人深受感染。
“勇往直前、永不言败。”那些年,媒体喜欢用“精英大师”的精彩表现诠释香港精神,而今,马儿在赛场驰骋,香港精神也将继续。
延伸阅读: 香港回归赛马日庆特区成立20年:“回归杯”和“粤港杯”欣赏【视频】
图文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