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法国是一项比较普及的运动,不只有高收入群才能参与,它的精英属性更该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上的概念。”今年获得里约奥运三项赛团体冠军的法国骑手马蒂厄·勒穆瓦纳(Mathieu Lemoine)日前在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今年的里约奥运会是马蒂厄的首次奥运之旅,能与团队一道捧回足具分量的三项赛团体冠军,实在是一件太让人高兴的事,尤其是在法国这样一个马术氛围如此浓重的国家。代表法国进入奥运三项赛团体赛的马术运动员共有6人,而真正能够上场角逐的只有4人,到比赛完后只有表现最好的三位骑手的成绩计入团体赛的计分。
这样一来,团队四人的出场顺序的安排就颇有讲究了。实力和状态都最佳的骑手会被团队教练安排在第一个出场,因为他/她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士气。而最后一位出场的骑手,就必须是团队中最冷静理智的。如果前三位骑手都表现相当出色的话,最后一位上场的骑手就有了放手一搏的机会,但若前三位队员的表现有任何不足,最后一位出场的队员就要承受最大的压力,采取最为稳妥的战略。马蒂厄在里约赛场上就被安排在了最后一位出场,幸运的是他们团队成功了。
1984年出生的马蒂厄成长在马术世家,自小便与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马蒂厄从十一岁起就开始参加各种正规的马术比赛,十四岁的时候便下定决心选择以马术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于是从常规的学校退学,正式接受系统的马术课程培训和一系列的晋级考核,十七岁时他正式成为了一位职业骑手。
马蒂厄生活在法国南部,一个充满田园风情的地方,虽然科技和现代化在法国全境都绝不逊色,不过与马打交道的人大多是没有多少闲暇的,他总是在不停地奔走,很少会使用网络社交平台,一年前有了个脸书的账号,也只是偶尔看一看朋友们的动态。
今年为了里约奥运,他将不少时间都留给自己和参赛马匹的备战上,若是在往年,他每年大大小小会参加大约200场马术比赛。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按一天一场比赛算下来,也得200天都要在赛场上啊,再加上备赛和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还要练马和教学,很难想象他的时间是怎么掰开来花的。
原来,每次参赛,他都不只参加一场,他会尽量让他的马车“装满”了,载着他的6匹“战马”积累实战经验。“只有不断的练习,一点点培养与马的默契,才能越来越精进。”马蒂厄认为,普通和高手之间的差别就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上。
陪马蒂厄征战里约的好搭档Bart,说起跟他似有一种“非你莫属”的缘分。Bart起先是一匹“讨人嫌”,性格倔,还总是“我行我素”的马,每每让跟他搭档的骑手郁闷不已,在他接手之前曾辗转流落在很多骑手之间。有一次比赛,它不听指令,抛下骑手,自己颠颠地跑了回去。
这匹到处不招人待见的马,起先他也是勉为其难接手的,却没想到他们俩的配合越来越默契,竟一路奔向了奥林匹克的巅峰,成就了彼此的最高荣耀。小编心里感慨,这匹马还是幸运的,它终于等到了懂它,又跟它如此合拍的搭档,马蒂厄也是幸运的,他没有嫌弃Bart之前的种种“黑历史”,而是接纳了它。
试想有多少马、多少骑手因始终难以找到那个最佳拍档而埋没在了滚滚红尘之中。有多少人才被放在了不适合的岗位上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又有多少婚姻因选错了另一半而彼此输尽了幸福的筹码?对于所有的“命定”,我们还是可以做些什么的,相信只要努力认清自己的想要,修来足够的底气和运气,勇敢追逐你值得的成就和幸福,人生终不会负你太多。
马蒂厄这次来中国是受法新国际集团(Inlife International Group,源于定制生活)之邀,来看看他的小徒弟林律妤学习骑马的地方,也就是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同时逛一逛这个古老又现代化的中国。马术这项欧洲传统运动,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仍然蒙着属于精英阶层的“奢华”面纱,而实际上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尊贵和高端,在法国早已不再是贵族的专属,相信在中国它也能越来越深入地被大众所熟悉并接纳。
律妤是个年仅14岁的中法混血小美女,小小年纪已经精通中、法两种语言,英文和意大利文也是毫无障碍。面对多家媒体采访,为冠军师傅做翻译,毫无压力。在师傅获得里约奥运冠军之前就认定了要拜马蒂厄为师,拜师成功是在马蒂厄得冠之后,为此律妤还小小得意。问起她担任的法国天使基金paris tout p‘tits亚洲形象大使的事情,她委婉回避了,对于媒体的追问她的应对很是得体,想来如此年纪便有这样的见识和处事态度,实在让人佩服。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精英,什么样的人又真正可称得上是贵族?在现今社会,社交媒体的平面化,拉近了不同阶层之间的距离,没有人可以凭借家世和财富永远立于高位,供人仰望,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创造奇迹的资本,唯有真实而诚恳地生活、奋斗才能真正赢得尊重,不辜负这个时代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