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来,中国马业协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一位从锡林郭勒大草原走来的“马博士”“马教授”、蒙古族马科学专家,在国内外被誉为“蒙古马的拯救者”、“蒙古马灵魂的寻觅者”“蒙古马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
他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咽鼓管囊模型,即马咽囊的“地图”,填补了世界性空白,在国际马科学界引起震动,被日本东京大学副校长林良博教授誉为“世界一流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他的努力下,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马数据库,在国际基因银行登陆了近百个基因序列;
在他的推动下,内蒙古建成了第一个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建立了多个蒙古马保种基地;多次从美国、德国、爱尔兰成功引进纯血马,进行内蒙古本土马的改良,并获得迪拜国王赠送的一匹价值970万美元的世界顶级种公马。
双料博士 东京大学里的蒙古人
2000年3月的一天,日本东京大学。
“祝贺你通过论文答辩,芒来博士!”“谢谢!谢谢!”
一位来自中国内蒙古大草原的蒙古族汉子,站起来真诚地接受大家的祝福,并向自己的导师和在座的评委表达谢意。
在一片掌声中,芒来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高难度研究课题的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东京大学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蒙古族博士学位获得者。此前,他已经获得我国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芒来,一位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孩子。自幼跟随父亲牧马为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三十年后,自己会来到日本东京大学这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研究马,并且从此与马结下不解之缘。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之一。这里出产世界上著名的乌珠穆沁白马——在十三世纪曾经是成吉思汗的战马。
日本人爱马近乎疯狂,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赛马国家之一。中央赛马会(JRA)作为日本国家出资的特殊法人,掌管着几乎全国的马业赛事,凭借与东京大学的特殊关系,交给芒来一个立项已经十几年的难啃课题:“马咽鼓管囊形态学特性研究”。
日本JRA竞走马研究所十几年前确立的这个项目,一直没有研究进展。国际上对于马咽鼓管囊生物学机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近一个世纪,但对于该器官的功能、形状、体积、准确位置等问题仍没解决。赛马咽鼓管囊一旦染上有关疾病,会导致内颈动脉破裂而死亡。一匹赛马的死亡导致的经济损失,小则几千万日元,多则几十亿日元。
芒来至今还记得,在接到这个课题的当天,他兴奋异常,夜不能寐,半夜起来起草研究计划书,第二天一早,他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试验方案,并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在此后四年,在东京大学的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解剖了先后27匹纯血马(世界上赛马市场上纯血马价格贵得惊人),拍摄了几千张显微照片,做了几十次CT 和MRI(核磁共振)切片,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咽鼓管囊硅胶模型,准确测定出马咽管囊的体积,明确了马咽管囊与头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揭示了其超微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布及其内含物质成分……
这些突破性成果的取得,为马咽鼓管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最新的实验数据,为世界赛马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重新发现蒙古马 拯救蒙古马
在获得学位的第五天,他就匆匆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内蒙古农业大学。
日本留学六年,大大开阔了芒来的眼界。出国回来对祖国、对内蒙古反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芒来是研究马的。内蒙的蒙古马世界闻名,曾经作为成吉思汗的战马立下过不朽的功勋。在遗传学上,蒙古马具有抗寒、耐粗饲、有耐力、生命力顽强等特性,是国外纯血马无法比拟的。在遗传资源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
过去一度辉煌的蒙古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逐年大幅度下降。1995年内蒙古有马239万匹,到本世纪初,马的数量只剩七八十万匹。因为马的传统役用价值在减少,退牧还草后,草场也在减少。没有市场拉动,养马只赔不赚。过去与牧民朝夕相伴的马,如今已经是草原上的稀少动物了。即使有一些十分爱马的牧民养了马,却也在为如何长久维持马的生计而犯愁。
世界马产业分为传统马产业和现代马产业。传统马产业以马的役用(农耕、运输、军事等)为主,现代马业则以体育赛事、文化娱乐为主。蒙古马具有长距离奔跑耐力持久的优势,发展以赛马、旅游、马产品为主的现代马产业,对于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另一方面,蒙古马作为中国优秀蓄种资源之一,已被录入国家畜禽保种名录之中,但国内对蒙古马遗传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却十分薄弱,几乎是空白。而国外的马科学专家对我们的蒙古马一直怀有浓厚兴趣,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优势蓄种的研究与保护,他们很可能会捷足先登。
“蒙古马的保护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蒙古马基因库。”芒来多次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建议。应该抓紧开展蒙古马遗传资源保护研究、保护基地和实验室建设。通过对蒙古马遗传资源的研究,为世界马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遗传资源。
“蒙古马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记者问。
“蒙古马的保护不在数量,主要是保护遗传基因。采取基地保护是国际通行的方式。”芒来告诉记者。
蒙古马数量的衰减,其实早在1998年就已经引起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注意。出国前作为专家组成员,芒来曾多次到东、西乌珠穆沁旗和鄂尔多斯调查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乌审马的核心种群的分布情况。回国之后芒来继续努力推进这件事。
在他和有关专家们的建议之下,现在已经在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分别建立了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乌审马三个保护基地。在保种基地,每匹马都建有自己的档案,加入蒙古马保护基地的牧民,政府给每户每年补助8到10万元。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每年投入约1800万元,保育2000多匹蒙古名马,其中乌珠穆沁白马500匹、乌审马300—500匹、阿巴嘎黑马1000匹。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中国马业协会的支持下,2009年内蒙古马业协会和马业发展基金会成立。原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乌兰巴特尔担任会长,芒来担任秘书长。
通过内蒙古马业协会的努力,内蒙古分别建立了蒙古马的原种场、保护基地、竞技马新品系培育基地。
芒来同时在内蒙古大学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试验站,设立了马术技师专科专业和马科学研究中心,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蒙古马基因数据库,在国际基因银行登陆了近百个基因序列。
弘扬马文化 寻找马精灵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马业发生很大变化。与传统马业中马的役用地位不同,世界现代马业的主要内容已经转向了体育和娱乐等文化领域。
现代马产业既是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可以为国家提供广大的税源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千百年来马在牧民心中拥有独特的地位。蒙古族传统马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每年的那达慕大会,赛马与射箭、博克一起是著名的“男人三艺”之一。
在内蒙古,虽然蒙古马正在逐渐退出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但蒙古族马文化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应该大力弘扬。
回国之后,在教学和科研之余,芒来大力弘扬蒙古族传统马文化。作为马背民族的后人,他要将马和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尽快告知自己的同胞。
2003年,内蒙古作为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他认识到这是马文化建设的难得机遇,多次写文章、接受采访,极力主张马和马文化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大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标志。
如何弘扬传统马文化?怎么让日渐远离的蒙古马回到牧民的生活中来?芒来认为,赛马是蒙古族传统马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马文化的核心是发展马产业,而在当今内蒙古和中国,赛马、旅游和马产品综合开发是马产业的三大主要内容。传统蒙古马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马产业发展要求。
“蒙古马品种在保护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改良。”芒来说。
在内蒙古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内蒙古马业协会和马业发展基金会的组织协调下,2010年12月2日,搭乘54匹美国纯血马的波音737专机,首次抵达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芒来又开始了对传统蒙古马的改良和传统马产业的改造。
此次从美国进口的良种马共有5个品种:包括英国纯血马、萨德尔马、美国纯血马、迷你矮种马和克莱德斯德尔马。其中英国纯血马是世界跳高、跳远纪录保持者,遗传力强,特别适合用于改良其他马种。
2012年3月15日,内蒙古马业协会又从德国和爱尔兰引进4个品种纯种马22匹,同时还获得迪拜国王赠送的一匹价值970万美金世界顶级种马。
英美纯血马速度快,萨德尔马、阿哈金马、卡巴金马等体形健美,蒙古马耐力持久,交叉配种之后,传统的蒙古马有望得到彻底的改良。
芒来并不讳言,引进良种马的目的,一是要改良现有的蒙古马品种,二是为正在酝酿之中、不久必将兴起的自治区和全国赛马业提供良驹。“参与国际性的专业赛马,肯定不能依靠传统的蒙古马,但是内蒙古可望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最好的赛马。”芒来信心满满地说。
在他的策划下,2005年,内蒙古大草原成功举办了800匹蒙古马“阿吉乃”大赛,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2011年,以11517匹骏马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再一次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永载史册。
芒来告诉记者,弘扬马文化,发展马产业,第一步是让马跑起来。在自治区内可以先在每年的传统那达慕大会、速度马赛事上跑起来,一旦时机成熟,国内各大城市的赛马和“马彩”都搞起来后,内蒙古的马产业、马文化就会兴旺发展起来。
来源:中国马术|赛马|马球第一网络媒体-大陆赛马网http://www.dalu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