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部分--骑手和教练
运动马整个系统内容庞大,情况复杂、多变。经验,在这一行里仍起着主要的作用。有些真谛的东西,迄今为止,还是口口相传。骑手和教练,做为这些专业经验的承载者,在训练和比赛环节,对运动马的维护(保值增值)起到主要作用。一个好的骑手或教练,可以帮助匹马发挥出他的最大能力、可以帮助有心理缺陷的马恢复信心;反过来,一匹现成的好马或有潜质的马,碰到一个错误的骑手或教练,很快报废。这种报废,普通人只注意到身体上的,其实更多的问题发生在心理上。马的心理脆弱,易受伤害,这种伤害需要时间来恢复,极难从根本上得到治愈。作为爱好者或投资者,暂时还不能掌握那些维护技术,甚至无法去判断骑手和教练的水平。但只要你拥有另一样东西—一份对马关爱的诚心,或是最低要求从经济利益上关注马的价值,那么你坚持从下面容易做到的这些小地方入手,也能最大限度的保护马匹(的价值),延长马的运动生命。在这里,我专门介绍几个简单但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给马充分的热身时间
马的关节、筋腱、肌肉需要十五分钟以上时间慢步热身,低于这个时间,会给马带来损害。这种损害,有时是慢慢来的。友人来德国参观,说看见有的职业骑手才慢步了三五分钟,就快步工作了,这些骑手也错了不成?其实这个现象在德国的大马场很普遍,那些职业骑手一天要骑十匹以上的马,他们就是在赶工。他们当然带来了马匹的损害和大量的兽医费用,但这个损害率在德国是可以承受的,而对于国内马主则是另外的意义。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运动马兽医,运动马的那些关键部位伤病主要靠自然痊愈,容易复发。所以一旦出事,对于马主就是完全的损失。
马主必须知道自己的马曾经劳伤的情况,骑手在上面也能感觉出来马的哪一侧比较弱,所以热身要先从较顺利的那侧开始,多走直线,转弯的弧线要大。
热身是广义的,每时每刻要想着。比如放马进草坪休闲,多数马在摘下笼头的瞬间,急转身,跑,尥,所谓的撒欢去了。我亲眼见过多匹马因此而受伤。后来我们改成把马先牵着遛上十分钟,或在走马机里走十分钟以上,然后放进草地,再没有马受伤;再比如马刚刚装上新蹄铁,好比穿上一双新鞋,其作用一直延伸到关节、小腿、膝盖,绝不能立刻开始工作(马场马术)。装了新蹄铁,通常是让马回到马厩里待几个小时后,才出来工作,或是干脆第二天再工作。修蹄后当天绝对不要安排跳栏训练,即使第二天跳,也只是低强度的跳。
同样,跳全程之前的热身,栏杆也是由低向高,一点点的升高;双横木一点点的拉宽。骑手要感觉马已经“热透”了,再进入全程路线。
更广义的说,马的心理,也是逐步慢慢“热”上去。比如马的竞技节奏,一匹Grand Prix马,在打周日的1米5、6的Grand Prix路线前,在周五和周六一定是打上一两轮的1米4、1米45来预热。马的心理状态对了,就去打周日的比赛;马的状态不对,为了保护马,周日打个1米4或1米3的小路线,甚至这周不打了。长久不出赛的Grand Prix马,恢复比赛是从1米23开始的。
控制好马的工作量
马是为运动而生的,放在马厩里不动,或一段时间里运动量大幅减少,马会憋出问题,肢体和心理都会出问题。相反,运动过量了,又会出现损伤问题。在欧洲,运动马通常每天要出厩两次,一次上人工作,一次走马机,分上、下午完成。无论是上人还是走马机,时间掌握在一小时内。如果在这两次的间隙或傍晚,再能牵着马吃吃草遛上十分钟,就更好了。
如果马刚完成周末的比赛(一个正常的比赛周末至少打2-3轮),周一的工作量可以减半,而且是休闲式的轻松运动。比如赶一赶快步的圈,20-30分钟;加上长缰在马场边上的树林地遛遛。菲利普的比赛马周一都是轻松运动,他的马每周安排一次不上人的轻松运动,常年如此。
工作量大小、是否出赛、赛什么级别等等,是根据马的个体情况(身体和心理)、前一阶段的工作状态、下一步目标的要求等等因素综合决定的。行内人将这称之为Management,它是一门艺术,没有定论。较稳妥的做法:比周围人都确认的那个“正常”量,再偏小一点。
马下部分--马工、钉蹄师、兽医
马工是运动马健康的第一道保护门
德国的专业马场,马工们早上六点半进马房工作,经常干到晚上七八点才下班。马工要完成喂料、清厩、洗换、打理、马匹理疗等等例行工作。真正的马工都是骑手出身,能配合、帮助骑手完成比赛热身。由于骑手要关注于骑术、比赛、马匹经营等等事情,所以马工是客观上和马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每天早晨,是马工第一个检查马匹,好的马工,闭着眼能摸出马身上的细微变化。所以,马工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着运动马的维护质量。有人用骑手兼作马工,这是马匹健康的隐患,骑手替代不了马工。
一个好的马工,要具有几个品质:
首先,敏锐的体察和观察能力。比如马工的手就象是温度计,往马肢体上那些敏感部位一放,就能探出细小变化。最后要练到能从马的眼神、动作中扑捉到异常信号,这是及早发现并补救的必需。
其次,勤快麻利的手脚。马房工作,包含着很多细微的劳动。仅仅打理马一项,马工做得到位与否相差万别。做好这些交叉繁复的工作,就需要马工要手勤脚勤。有了这样的马工,马才能享受到一个整洁、空气中飘着干草香味的马房。
马工还要有沟通能力。他能向兽医、钉蹄师准确“描述”出一匹马的清晰“档案”,从过去到现在,帮助后者们判断。
钉蹄师
无蹄即无马,很多运动马的肢体伤病来自于错误的蹄。蹄型、角度、钉眼、蹄铁、垫片…这么多组合产生若干的修蹄方案,但最适合这匹马的方案只有一个。德国有上千个钉蹄师,他们都要经过四年的学徒才能考下执业资格,但要找到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也不容易。比如鲁德格的奥运冠军马“金烧”,前蹄上有若干问题,突出的是开裂,用了外擦、内服各种手段,最后解决问题的是来自瑞士的钉蹄师史蒂夫。小伙子每五周飞来一次,每次花在“金烧”的蹄上都得好几个小时,前蹄,补丁、胶水、垫片…最终,将“金烧”的蹄子打造成了一件艺术品。带着这件艺术品,“金烧”16岁的时候拿到了欧锦赛的桂冠,18岁(2009年1月的明斯特)时还能拿到Grand Prix的冠军。
好的钉蹄师对马蹄的掌握是非常全面的。他能记住修过的蹄子上的细节,他会提醒骑手、马主,及时注意那些微小的变化,而且他们本身也能治疗一些蹄病。其实在这个位置的伤病,最好的兽医也要和钉蹄师商量、配合着治疗。所以和一个好的钉蹄师保持长久关系对马至关重要。
兽医
运动马和职业运动员一样,都有伤病,兽医就是运动马健康的最后一道战线。运动马有专科兽医,他们更集中于马的肢体伤病,他们很多都是骑马的出身,和马主、骑手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骑手或马主,和兽医是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德国马术界,每个好马后面都晃着几个兽医的影子。有个比方:每年德国锦标赛,上场比赛的是25匹Grand Prix马,场外还有30个兽医在陪着。
马术比赛部安排在周末,所以星期一是兽医检查、治疗马的日子。马在周末比赛的损伤情况,这时基本暴露出来了。兽医检查手段,主要是问、看、摸、仪器辅助等。看,主要是让马在直线、圈程时,以慢步、快步等运动形态,不上人(没有干扰的自然态)的情况下,显露出身体上的问题。然后用捏、按、挤等等手法在马的身上找病灶。很多时候,兽医要用B超、X光机甚至麻药来确定损伤部位。竞技状态正常的好马,周一最好也做这些例行检查,为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有了兽医的意见,骑手才能制定马下一步的训练和比赛计划。
运动马兽医很贵,最好的兽医, 一次例行检查,用时不到十分钟,要40欧元左右。但是真正的骑手,都是在自己身上省钱,决不会去马身上抠索。有句老话,是真理:养马见君子。这句话中西皆适。
严酷的现实是,目前国内临床运动马兽医严重缺失,爱好者和马主购买进口运动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从竞技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头悬利剑,随时会有灭顶之灾。我们能做的只有一条路:最大限度控制马的健康,不至于退到非兽医不可的这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在前面讲述的骑手和教练、马工、钉蹄师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减小风险。此外,下面的几个方面也是要努力的环节。
饲料和添加剂
饲料
欧洲运动马的精料以燕麦和颗粒料为主:燕麦一般是压扁态,利于吸收。颗粒料有许多品牌,都标有详细成分可以知道准确的能量。
进口马应当随原来在欧洲的饲养习惯。如果马在欧洲吃的是燕麦,回国后继续吃燕麦,把握好转换环节就是了。但有些马在欧洲很“冲”、属于“兴奋”型的,他们会减少燕麦,多喂颗粒料,甚至有的马只能喂颗粒料。那么喂这种颗粒的马回国,国内还没有相同或可信赖的颗粒料,怎么办?答案是转喂燕麦。燕麦是马最传统最安全的食品,国内就有很好质量的燕麦。我们今年准备回国的两匹马(是两匹德国人从来不敢喂燕麦的马)做了转换,通过骑手运动量的配合,一点点、一天天地燕麦置换颗粒,在三四个星期时间里,完全进行了转换。马还依然可以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鲁德格的马房晚餐给马加一道麸皮“粥”,和在料里一起喂。帮助润肠道。
饲草
德国许多马场,多方面原因(包括费用),都自己有草场,自己收草。如果把这些草和我们东北和内蒙的草比起来,从色泽、味道,都比国内的差。至于成分上的区别,我们不知道。我们待过的德国马房,基本不喂苜蓿草。
添加剂
运动马要使用添加剂。要选择适配燕麦为精料的添加剂,大的品牌有系列产品,不同产品,对马的关节、筋腱、蹄质、肌肉各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有每天必须使用的,保持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平衡的产品;出汗多,保持体液平衡的电解质;促进角质蛋白合成蹄质产品;促进关节润滑产品等等。而且,添加剂要长期使用才能见效。
马场的硬件设施
地面
训练地面对马的保护至关重要。地面不能太软。太软,就象人整天在沙滩上工作,身体负担过重,很快就会出现问题。地面不能太硬。太硬,马蹄落地的冲击力,会引起肢体问题。地面要防滑。尤其是跳栏马,在起跳、落地、转弯时忌滑。比如马转弯进入一道难度的障碍,他已经看见了栏,正在犹豫,上还是不上?骑手又是个含含糊糊的骑术,辅助不好、距离也不好,就在这个时候,马脚下一滑,失败了。这个阴影很可能就留在马的印象里了。
地面要保持潮湿。 一方面工作的时候不能起尘土,保证人马的呼吸健康。另一方面,专门的地面材料,都是在潮湿状态才出最好的防滑效果。地面要平整。场地上那一个个深陷的“蹄凹”,马在工作时是要用身体去平衡、抵抗的。所以,地面每天要用拖板刮平。
马厩
马厩要实在、安全。奢华在这里没有意义。德国有的老马厩,用了三五十年了,连3米×3米都不够,但里面照样住过或还住着好马。宽敞当然是马厩的一个方面,其他要素,如:通风、光线、安全、舒适等等,对马同样重要,他们构成一个链条,一环都不能少。比如安全项,进出马厩有否刮蹭的硬角、饮水器或水桶挂架有否尖角、隔板是否紧密并足够强度、如果上部是铁管,间隙是否足够小刚度足够大,以保证马尥蹄时踢不进去。垫料是否足够厚,使马卧下不至受凉肌肉僵硬,马站起时不至滑闪摔倒…
走马机
多马位的圈程走马机不仅仅是节省人力,还有其他重要作用。比如,痊愈后期的马,当马太兴奋,马工的责任心或着能力差导致不能确保牵马遛足时间、甚至有脱手的危险时,走马机便是最佳的选择。此外,突然缺少马工、场地维修或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走马机也是道保险。
关于类似人用的直线走马机,有不同说法。好的说法是,它可以调倾斜角度,马在上面得到更多的锻炼,还可以同时照射理疗,占地又小;负面的意见针对它的橡胶带,马蹄落在上面,和自然地面、场地的材料不一样,有很强的“涩”感,这个“钝”一下的感觉由蹄子影响到肢体,千万次在上面走,会带来肢体的不良反应。当然,行家们至今各说不一。总之,对维护马来说,最传统、最本质的东西,还是更可靠些。
此外,运动马要洗澡、剃毛和保暖。马身上的汗渍要及时洗掉,夏季训练后必须洗,冬天出汗多了也要洗,腰背部一定要用热水洗。运动马冬天一定要及时剃毛,这样洗的净、干的快,然后靠增添马衣来保暖。不剃毛的马运动后很麻烦,一是汗渍和毛拧在一起,难洗;二是洗后不易干,在冬天容易造成风湿。
关于运动马的维护,既有原则性的方法,也有大量经验性的东西,还有些完全个性化的做法。需要根据不同的马、不同的环境、时间,不同的任务需求,灵活掌握。所以,经常出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现象。但所有的方法和做法中,其根子都是相同的:从马的身心健康为第一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