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产马,《新唐书•渤海传》中曾有过详细记载,马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以及军事、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渤海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26日,《渤海国骑马铜人》特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骑马铜人为唐代渤海国时期的文物。
本次展出的渤海国骑马铜人是1977年10月在黑龙江省东宁县团结遗址出土的,为唐代渤海国时期文物。骑马铜人长6厘米、高5厘米。马尾似剪刀,像被束成了结。根据人物形态服饰及马尾形状等,可以推测这件文物上的人物正在进行打马球运动。唐代的马球运动中,为了防止球杖与扬起的马尾缠在一起,人们将马尾剪掉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扎成辫子或束成结。这就解释了为何这件骑马铜人的马尾似剪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省博展出的渤海国骑马铜人是集艺术价值、考古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的精品文物。为了保障展品文物安全,省博专门请了两位防暴专家加强保护。
唐朝时期,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靺鞨族,是今天满族的祖先。公元698年,一个叫做大祚荣德仁同意了们牡丹江上游的各个部落,成为最高首领,并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久,唐玄宗封其为渤海郡王,同时下令在靺鞨族生活的地区设置渤海都督府,并任命大祚荣为渤海都督府都督,人们也就将大祚荣建立的政权成为渤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