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曾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这猴儿有趣得很,虽然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对官场的事却是两眼一抹黑,竟自以为头戴乌纱,腰缠玉带,也就是官老爷了,一时间好不得意,不但一口一声本弼马温大人,官味儿十足,而且敬业,于放马、养马的事儿颇是上心。及至知道这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芝麻绿豆官时,才猴颜大怒,挂冠而去,一跟头又翻回了花果山。
因为《西游记》的广泛影响,一般人便也以为这弼马温真是古代养马的官。可是遍查历代官制,却根本没有这个官职。这是吴承恩凭空杜撰的吗?玉皇大帝为什么封孙悟空叫“弼马温”呢?这要从古代民间的习俗谈起。
我国古代有在马厩里养猴子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马不生瘟疫。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里,有这样一幅图:马厩里一只猴子蹲坐在高处,手握缰绳。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惧避恶,消百病也。”对这一习俗的解释,从生活经验上说,源于猴子和马的性格可以互补。马本性安静木讷,但又很容易受到惊吓,因此会有炸群现象。而猴子生性好动,难得片刻安静,有它频频打破马厩的宁静,马群增强了对突发声响刺激的心理承受力,也就减少了惊群的发生几率。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具体写道:“马厩蓄母猴,可避瘟疫。”这是说,如果在马厩里放上母猴,就可避免马发生瘟疫。那为何要放母猴呢?古人也给了我们答案。
明人赵南星所撰文集中,有这么一段话:“《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西游记》之所本。”“天癸”这里指的是月经,是说母猴每月来的月经,流到马的草料上,马吃了,就可以避马瘟!
显然,“弼马温”不过是“避马瘟”的谐音而已,这“官”确是有些来头!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除欺他不懂外,还有些嘲弄的意思。悟空因此在取经途中被八戒和妖精多次取笑过。难怪猴王怒火中烧,要大闹天宫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给雄性的孙猴子安上这么一个怪头衔,无疑是幽了一默。在他的笔下,“弼马温”居然是出自玉皇大帝的玉旨,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古代负责养马的是什么官职?
马匹早期多用于祭祀,后来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骑兵作战,因而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战备。为此,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养马,并多专门设置养马官员。早在西周时期,周王朝就设置牧人之职。《周礼》记载:“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周礼注疏》则解释说:“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这时候马匹尚与牛羊等六牲为牧人一同饲养。到汉代,专门的养马官就固定下来。据《汉书》记载,当时中央政府共有龙马、闲驹、槖泉、丞华等五处养马之所,设立了五位监长、监丞。同时在地方上还设立边郡六牧,各设一位苑令、三位苑丞。这些监长、苑令就是最高层次的养马之官,而监丞、苑丞是他们的副手。
唐朝时期是我国养马业达到顶峰的时期,中央王朝饲养的官马曾多达75万匹,全国设有众多的牧场和马坊,专门用来放牧或饲养朝廷用马。当时尚书省设立驾部郎中和员外郎各一员,主要掌管官马的登记和分配。太仆寺和殿中省各设立尚乘局及尚乘奉御,主要掌管官马的遴选、饲养、调教和驾驭等事务。地方众多牧场设立监、丞之职,由皇帝所派亲信之官群牧使和监牧使统一管理,主要负责具体养马事务。东宫还有九牧监、丞,专门为皇太子牧养马匹。由于皇帝和朝廷的高度重视,这时候养马官具有较高的地位。特别是在宫中专门为皇帝养马的人,即使开始身为奴仆,也能为皇帝瞩目、宠爱并跻身高层。像王毛仲,原本是李隆基的家奴,后来因养马功劳卓著而被封为大将军,官居一品,以至于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甚至对小孙子一生下来就被赐五品官还不满足。
唐肃宗时期的宦官首领李辅国,本是普通的“养马小儿”,由于养马有术而升迁,被任命为掌管御马的飞龙厩使,并借此掌握了宫中大权,最后控制了皇帝、皇后,朝廷百官无不畏惧。可以说,这时候的养马官绝对不是没人瞧得起的“弼马温”,而是相当威风的高官权臣了。
来源:中国马术|赛马|马球第一网络媒体-大陆赛马网http://www.dalu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