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网(www.qingma.org)讯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不仅是冲锋陷阵、克敌制胜极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也是驿站、后勤保障的主要战略投送能力运输工具,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因而备受重视。
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莫不以马政为重。秦王流传着这样一种思想,即:“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秦朝统治阶级的这种思想更为强烈,因此,秦朝政府在边郡地区大力发展官营马场,同时也在内地大建官马厩(秦代养马场一般被称为“厩苑”)。其祖既在渭水之地为周王室养马,精心牧养,繁殖甚多。商鞅变法颁发了《厩苑律》“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意思是盗马的人处死,盗牛的人判枷刑,可见对马的重视。秦骑兵天下闻名离不开养马业。
对于养马重要性的认知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马政,谓养马之政教也。这个是商朝统治者提出的,当时的他们战争和贵族狩猎、祭祀等都是需要马匹的,需求量是非常大,他们专门从事养马的队伍也是非常庞大的。
汉朝时期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马政制度,明令禁止母马外流。由于自己养马消耗非常的大,汉文帝一度缩小养马规模,手下人立马给纠正这个错误的决定,颁布命令,民间养马可以免除劳役。
到了汉景帝时代,他接受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卫绾建议,“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并将边境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扩大。汉朝骑兵的战斗力一点也不逊于匈奴的骑兵部队,原因也是来自对养马的重视。
而到了宋代时期的时候,就开始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养马地,只能用丝绸、绢布去换马,但数量有限,非常的被动,对方若“断供”,则只能徒步。所以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总体来说是比较弱,甚至连一支像样的骑兵部队都没有。
到了唐朝时期除了自力更生养马,唐朝开始注意马品质的问题,从诸胡国引进“外援”,比如属大宛国马种、“精力异常”的撒马尔罕良马,618—626年间,仅康国就进贡了4000匹,不但缓解了马力的不足,还改良了唐朝西北地区的马种,当地马与撒马尔罕良马杂交产生的后代,更加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