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熊猫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了。它们每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熊猫繁育基地或者动物园内,享受着饲养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万千粉丝的追崇。怎么会说它们沉迷马粪无法自拔呢?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其实,野外的大熊猫和我们日常见到的干净整洁、可爱憨厚的形象差别巨大,总是一副脏兮兮的样子,而且非常喜欢在马粪中打滚,直到全身涂满马粪才肯罢休,这种奇怪的癖好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滚马粪结束后的大熊猫
2020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题为:Why Wild Giant Pandas Frequently Roll in Horse Manur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科学报道了大熊猫滚马粪行为,大熊猫不仅经常在新鲜的马粪中嗅闻和沉迷,而且还积极地用整个身体摩擦马粪。但该行为通常只在低于15℃的低温天气中发生。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新鲜马粪中富含的两种物质BCP/BCPO能够靶向抑制冷觉感受器TRPM8,因此,大熊猫的这种不寻常的滚马粪行为是为了在低温环境下御寒保暖。
作为熊科动物,大熊猫和他的那些近亲不一样,大熊猫并不冬眠,而且,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竹子热量低,难以储存多余的脂肪来保暖,因此,冬季保暖对大熊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研究团队指出,中国的丝绸之路穿过秦岭地区,几千年的贸易往来,导致大熊猫长期接触并熟悉了马粪,进而发展出利用马粪保暖的特殊行为。
“马粪争夺案”
不仅只有大熊猫沉迷马粪无法自拔,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也曾为其“如痴如醉”。
美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马粪争夺案(又名“哈斯勒姆诉洛克伍德案”)。基本案情是这样的:1869年4月6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市的马路上散落了很多马粪,原告发现后,请了两个雇工沿途拾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马粪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在马路边堆起了18堆马粪,但是没有做任何标记。由于时间较晚,原告打算回家取车次日再运走。结果第二天赶到现场一看,发现有人已经把马粪全都搬走了,于是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
想要判断马粪究竟属于谁?首先我们要确定马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案件中,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究竟是哪些马排泄的粪便,也大概率找不到这些马的主人。不过,按照常理来看,马主人将马粪丢弃在路上,也不回来取,说明它们已经放弃了对马粪的拥有权。
接下来,就看原告了。因为他是第二个见到马粪,并确认马粪属于无主物后便雇佣帮工将马粪收集起来,原告付出了资金和时间成本,所以马粪应该属于他。但是被告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马粪掉到地上,它就属于地上的一部分,这个地是公家的,所以不属于原告。原告让帮工把马粪堆起来,只是改变了马粪所在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它原来的所有权,所以马粪不归原告所有。”
如果你是法官的话,会把马粪判给谁呢?
“马粪”危机
1800年至1831年,伦敦人口从不足100万逐渐上升至175万,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一个人口密集的繁华大都市,同时也是世界贸易中心,这座城市的交通运输却完全依靠马车。结果就是,直到1894年,数以万计的马生活在伦敦。据计算,每一匹马每天都要制造15磅到35磅不等的粪便,这些粪便堆积在道路上,远远超过了清理速度。
刚开始,马粪还是挺受欢迎的,周围一些农场的农民会到城里购买马粪当肥料。不过,很快马粪就供大于求,变成城里人花钱请农民来收马粪。而且,一到丰收季节,就算是花钱,马粪也没人肯收。大街小巷的马粪只能堆放在空地上,夏天这些马粪被晒成粉末,四处飘散,下雨天则变成泥浆。整个城市臭味熏天,到处都是苍蝇。
城市越来越发达,马越来越多,马粪的数量也“蹭蹭蹭”地往上涨。以致当时很多大城市都陷入了“马粪危机”。甚至有人预言,1930年曼哈顿的马粪将涨到人们三楼的窗户。1894年《泰晤士报》还曾发布报道:“在接下来的50年里,伦敦将被高达9英尺的马粪淹没。”
1889年,各国终于坐不住了,在纽约召开了国际会议。主要就是讨论如何解决“马粪问题”,不过最终还是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眼看着城市文明就要葬送在这一坨坨的马粪手里了,然而20世纪初,问题突然迎刃而解!
为什么?汽车出现了!更容易驾驶且方便快捷的汽车很快就代替了马车的地位,马粪危机也就这么消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