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3297人订阅了新闻
大陆赛马网 > 即时资讯 > 即时资讯 > 人民日报:中国马术路在何方

人民日报:中国马术路在何方

2014-05-22 09:54:26 来源:人民网

对话人:中国马术协会秘书长李年喜、上海马术障碍队主教练张滨、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亦斌、马术专业人士韩国才、人民日报记者郑轶。

直到今天,很多人还记得骑手华天。2008年,正是他的惊艳亮相,为奥运马术赛场留下第一道中国蹄印。几年之间,国内专业骑手逼近1200人、马术俱乐部增至六七百家、全国参与人数超过30万,数字印证着马术的“中国速度”。6月6日,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将首次登陆中国,这一五星级马术障碍赛事,级别与奥运会马赛持平,令国内引进马赛的规格再创新高。

不过,数字繁荣与市场热闹的背后,中国马术依然逃不开重重路障。资金消耗的压力、竞技地位的弱势、社会认知的拘囿、中西文化的隔膜,越发挑战这一舶来运动的健康指数。中国马术,不仅要回答“离我们有多远”,更要思索“未来该跑向哪儿”。

“出线比国足还难”,差的不只是技术

郑轶:正如国际马联人士评价,中国马术一年走了国外10年走的路。但与“加速度”形成反差的是,国内马术的竞技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在本土之外从未获得奥运资格,甚至被形容为“出线比国足还难”。

李年喜:中国虽然有悠久的马文化,但那与起源于欧洲的现代马术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要参与,就得遵守人家的玩法。这种积淀和底蕴,不是短时间就能追上的。去年辽宁全运会统计的国内注册专业骑手共288人,如果算上马球、绕桶赛等非奥运马术项目,能达到1160余人。现有人才结构中,较低水平的骑手仍占大多数。即便用同样的马匹,欧洲骑手让马表现的能力远远高于国内骑手。这背后既有基本技术、控马能力的差距,更有对项目理解的水平差异。

张滨:马术比赛不光比拼骑手的水平,马匹才是生命线。由于马种的差异,以及繁育、调教等因素,欧洲马匹能跳过1米6的障碍,国内的马匹只能跳1米3到1米4,不具备冲击高水平的能力。马术作为一个国际化项目,要拿到奥运门票,需要骑手不断去打积分赛,财力支撑、马匹数量、参赛频率成为国内骑手难以逾越的鸿沟。

检疫政策有待完善,还靠引进赛事打破“孤岛”

郑轶:一位国内骑手曾说,在欧洲训练3个月,等于把国内几年的比赛都跳完了。目前我国年均举办马术赛事超30场,但依然差距明显,国际交流的障碍能否破解?

张滨:马术毕竟是人与马配合的运动,由于我国检疫政策与国际尚不对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马术的“孤岛现象”。国内骑手无法带自己的马出国参赛,国外骑手来华比赛也会碰见麻烦。不过随着国际马联一些积分赛在华举办,正逐步改变国内赛事级别不高的问题。

杨亦斌:中国马术要打破“孤岛”,靠引进高级别赛事“倒过来发展”或许效果更好。此次环球马术冠军赛获准一个月的“临时非疫区”,由联邦快递从欧洲直运至少80匹赛马,即是对检疫壁垒的一次突破。相比于其他比赛,五星级赛事能吸引30位世界排名前50的骑手,这让国内骑手获得以往没有的同场竞技机会。

让更多的人了解马术,不能走高尔夫的弯路

郑轶: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直言,马术在顶层设计上要避免走高尔夫的弯路,不要把一项体育运动简单与财富、地位、身份和阶层挂钩,限定在一个小圈子,成为炫富、故作精英、附庸风雅的载体。

李年喜:中国马术之路,不是要搞普及,而要让更多爱好者参与。中国马术协会允许俱乐部的业余骑手注册,设置符合他们水平的比赛。现在国内有六七百家马术俱乐部,老百姓花少量的钱也能骑马健身。不少家长还看重马术的教育功能,青少年骑手呈现几何级增长,未来几年可能有一个爆发。

杨亦斌:公众对于一个项目从陌生到了解,包括观赛礼仪的普及,需要培育过程。就像1998年,上海只有不到1万人打网球,现在已有100万人。现在马术俱乐部的会员算起来不是小数字。当然,如果马术能出一个像李娜这样的人物,推动作用会更大。

韩国才:马术的兴起,与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从精神文化的需求角度,马术传播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城市空间的日趋拥挤,人们从内心呼唤接触大自然,马术运动也相应拥有了市场潜力。

走市场化道路是趋势,单靠国家投入不现实

郑轶:从马匹购买、训练保障到场地设施、引进外教,资金门槛是马术项目无法回避的话题。有业内人士表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马术运动是由国家出钱买马养马的。在我国,马术究竟该走哪条路?

李年喜:马术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国家不可能投那么多钱。目前国内俱乐部基本是民营,90%的马术赛事都是由公司承办运作,几乎所有省市专业队都与社会马术组织有合作。辽宁全运会上的参赛队中,60%的骑手来自俱乐部。

张滨:马术项目走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有些地方队为了全运会成绩,投入大量资金,但逐渐要从政府行为转为市场行为,不要让资金门槛疏离大众的参与热情、曲解马术的精神内涵。


 1  


关于我们 | About Daluma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咨询/合作/投诉:daluma@daluma.com

Copyright ©2010-2013 dalu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5076号-1